Skip to content

庄子杂篇第三十章·说剑

原文与译文

第一段:赵文王好剑成癖

原文: 昔赵文王喜剑,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,日夜相击于前,死伤者岁百余人。好之不厌。如是三年,国衰。诸侯谋之。太子悝(kuī)患之,募左右曰:"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,赐之千金。"左右曰:"庄子当能。"

译文: 从前赵文王喜爱剑术,剑士挤满门庭做客三千多人,日夜在他面前相互搏击,每年死伤一百多人。王好此不厌。这样过了三年,国家衰弱。诸侯都在谋划对付他。太子悝很担心,对左右的人说:"谁能说服大王改变心意,让剑士停止,我就赏赐他千金。"左右的人说:"庄子应该能够。"

第二段:庄子接受委托

原文: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。庄子弗受,与使者俱往见太子,曰:"太子何以教周,赐周千金?"太子曰:"闻夫子明圣,谨奉千金以币从者。夫子弗受,悝尚何敢言。"庄子曰:"闻太子所欲用周者,欲绝王之喜好也。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,下不当太子,则身刑而死,周尚安所事金乎?使臣上说大王,下当太子,赵国何求而不得也!"

译文: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来奉献给庄子。庄子不接受,和使者一起去见太子,说:"太子凭什么教导我,赏赐我千金?"太子说:"听说先生明智圣德,谨慎地奉上千金作为礼品给随从的人。先生不接受,我还敢说什么呢。"庄子说:"听说太子想要用我,是想断绝大王的喜好。如果让我向上劝说大王而违逆了王的心意,向下又不符合太子的意思,那么我就会受刑而死,我还要这金子做什么呢?如果让我向上劝说大王,向下符合太子的意思,赵国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呢!"

第三段:庄子的策略

原文: 太子曰:"然。吾王所见,唯剑士也。"庄子曰:"诺。周善为剑。"太子曰:"然吾王所见剑士,皆蓬头突鬓(bìn),垂冠,曼胡之缨,短后之衣,瞋目而语难,王乃说之。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,事必大逆。"庄子曰:"请治剑服。"治剑服三日,乃见太子。

译文: 太子说:"是的。我的王所看重的,只有剑士。"庄子说:"好的。我擅长剑术。"太子说:"但是我王所看重的剑士,都是蓬乱的头发突出的鬓角,帽子下垂,胡须上的帽带,短小的后衣,瞪着眼睛说话粗鲁,王才喜欢他们。现在先生一定穿儒服去见王,事情必然大大不顺。"庄子说:"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。"准备了三天剑士服装,才去见太子。

第四段:庄子见王论剑

原文: 太子乃与见王。王脱白刃待之。庄子入殿门不趋,见王不拜。王曰:"子欲何以教寡人,使太子先。"曰:"臣闻大王喜剑,故以剑见王。"王曰:"子之剑何能禁制?"曰:"臣之剑十步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"王大悦之,曰:"天下无敌矣!"

译文: 太子就带他去见王。王拔出白刃等待着他。庄子进入殿门不快步走,见到王不下拜。王说:"你想用什么来教导我,让太子先说。"庄子说:"我听说大王喜欢剑,所以用剑术来见王。"王说:"你的剑有什么能力制服人?"庄子说:"我的剑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停留。"王非常高兴,说:"天下无敌了!"

第五段:三种剑的理论

原文: 庄子曰:"夫为剑者,示之以虚,开之以利,后之以发,先之以至。愿得试之。"王曰:"夫子休,就舍待命,令设戏请夫子。"王乃校剑士七日,死伤者六十余人,得五六人,使奉剑于殿下,乃召庄子。王曰:"今日试使士敦剑。"庄子曰:"望之久矣!"王曰:"夫子所御杖,长短何如?"曰:"臣之所奉皆可。然臣有三剑,唯王所用。请先言而后试。"王曰:"愿闻三剑。"

译文: 庄子说:"使剑的人,要显示虚招,用利势来开路,后发制人,先到制胜。希望能够试试。"王说:"先生休息,到住所等待命令,我让人安排比赛请先生观看。"王于是让剑士比试了七天,死伤六十多人,选出五六人,让他们在殿下持剑,才召见庄子。王说:"今天试让剑士比剑。"庄子说:"盼望很久了!"王说:"先生所用的剑,长短如何?"庄子说:"我所持的都可以。但是我有三种剑,任凭王选用。请先说明而后比试。"王说:"希望听听三种剑。"

第六段:天子剑

原文: 曰:"有天子剑,有诸侯剑,有庶人剑。"王曰:"天子之剑何如?"曰:"天子之剑,以燕谿石城为锋,齐岱为锷(è),晋卫为脊,周宋为镡(xín),韩魏为夹,包以四夷,裹以四时,绕以渤海,带以常山,制以五行,论以刑德,开以阴阳,持以春夏,行以秋冬。此剑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之无旁。上决浮云,下绝地纪。此剑一用,匡诸侯,天下服矣。此天子之剑也。"

译文: 庄子说:"有天子剑,有诸侯剑,有庶人剑。"王说:"天子的剑如何?"庄子说:"天子的剑,以燕国的谿石城作为剑锋,以齐国的泰山作为剑刃,以晋卫作为剑脊,以周宋作为剑镡,以韩魏作为剑夹,用四方夷狄来包裹,用四季来覆盖,用渤海来环绕,用常山来束带,用五行来制约,用刑德来衡量,用阴阳来开启,用春夏来持握,用秋冬来行动。这剑刺出去前面无阻,举起来上面无限,按下去下面无底,运转起来旁边无际。向上可以决断浮云,向下可以断绝地脉。这剑一使用,就能匡正诸侯,天下归服了。这就是天子的剑。"

第七段:诸侯剑与庶人剑

原文: 文王芒然自失,曰:"诸侯之剑何如?"曰:"诸侯之剑,以知勇士为锋,以清廉士为锷,以贤良士为脊,以忠圣士为镡,以豪桀士为夹。此剑直之亦无前,举之亦无上,案之亦无下,运之亦无旁。上法圆天,以顺三光;下法方地,以顺四时;中和民意,以安四乡。此剑一用,如雷霆之震也,四封之内,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。此诸侯之剑也。"

译文: 文王茫然若失,说:"诸侯的剑如何?"庄子说:"诸侯的剑,以智勇之士作为剑锋,以清廉之士作为剑刃,以贤良之士作为剑脊,以忠圣之士作为剑镡,以豪杰之士作为剑夹。这剑刺出去也是前面无阻,举起来也是上面无限,按下去也是下面无底,运转起来也是旁边无际。向上效法圆天,以顺应日月星三光;向下效法方地,以顺应四时;中间调和民意,以安定四方。这剑一使用,如雷霆震响,四境之内,没有不归顺而听从君命的了。这就是诸侯的剑。"

第八段:庶人剑与劝诫

原文: 王曰:"庶人之剑何如?"曰:"庶人之剑,蓬头突鬓,垂冠,曼胡之缨,短后之衣,瞋目而语难,相击于前,上斩颈领,下决肝肺。此庶人之剑,无异于斗鸡,一旦命已绝矣,无所用于国事。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,臣窃为大王薄之。"王乃牵而上殿,宰人上食,王三环之。庄子曰:"大王安坐定气,剑事已毕奏矣!"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,剑士皆服毙其处也。

译文: 王说:"庶人的剑如何?"庄子说:"庶人的剑,蓬乱的头发突出的鬓角,帽子下垂,胡须上的帽带,短小的后衣,瞪着眼睛说话粗鲁,在面前相互攻击,向上砍断脖子,向下刺破肝肺。这庶人的剑,与斗鸡没有什么不同,一旦性命断绝,对国事毫无用处。现在大王有天子的地位却喜好庶人的剑,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不值。"王于是牵着庄子的手上殿,宰人端上食物,王绕着走了三圈。庄子说:"大王安心坐下平静心气,剑事已经完毕了!"于是文王三个月不出宫,剑士都在各自的住处死去了。

深层寓意解析

1. 三种剑的象征意义

天子剑

  • 象征意义:代表最高层次的治国之道
  • 核心要素:以地理、人才、制度为基础
  • 治理效果:能够统一天下,使诸侯归服
  • 哲学内涵:体现了宏观的、系统的治理智慧

诸侯剑

  • 象征意义:代表中等层次的治理之道
  • 核心要素:以各类人才为支撑
  • 治理效果:能够安定一方,使民众归顺
  • 哲学内涵:体现了德治和人才治国的理念

庶人剑

  • 象征意义:代表最低层次的争斗之道
  • 核心要素:纯粹的武力和冲动
  • 治理效果:毫无建设性,纯属破坏
  • 哲学内涵:批评了单纯依靠武力的做法

2. 治国理政的三个境界

  1. 最高境界:统筹全局,以德服人,实现天下大治
  2. 中等境界:任用贤才,以法治国,实现一方安定
  3. 最低境界:依靠武力,以力服人,只能带来破坏

3. 庄子的劝谏智慧

  • 因势利导:不直接否定国王的爱好,而是引导升华
  • 层层递进:从低级到高级,让对方自然认识差距
  • 对比鲜明:通过强烈对比,突出价值观的差异
  • 巧妙转化:将个人喜好转化为治国理念

现代管理启示

1. 领导层次论

现代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三个层次:

  • 战略层:如天子剑,统筹全局,制定长远规划
  • 管理层:如诸侯剑,协调各方,落实具体措施
  • 执行层:不应像庶人剑那样只知蛮干

2. 说服技巧

庄子的说服方法值得学习:

  • 了解对象:充分了解对方的兴趣和心理
  • 投其所好: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
  • 层层递进:逐步引导对方认识问题
  • 让其自悟:不强迫接受,而是启发思考

3. 格局提升

  • 从个人爱好上升到事业责任
  • 从短期快感转向长远价值
  • 从低级趣味提升到高尚追求

4. 资源配置

  • 人才是最重要的"武器"
  • 制度和文化是根本保障
  • 不能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争斗上

现代启示

1. 个人成长

  • 提升格局:不要沉溺于低级趣味
  • 善用所长:将个人特长服务于更大目标
  • 系统思维:学会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

2. 团队建设

  • 人才为本: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
  • 文化引领: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
  • 避免内耗:减少无意义的内部竞争

3. 组织管理

  • 战略优先:重视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
  • 制度保障: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
  • 和谐发展: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

结语

《说剑》篇通过三种剑的比喻,深刻阐述了治国理政的不同境界。庄子用巧妙的方式劝说赵文王,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问题,更提出了深刻的管理哲学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否定和批评,而在于引导和提升。通过恰当的方式,可以将个人的兴趣爱好转化为造福社会的力量。这种"化腐朽为神奇"的智慧,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,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,用系统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来处理问题,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