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庄子杂篇第二十七章·寓言

原文与译文

第一段:三种言说方式

原文: 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卮言(zhī yán)日出,和以天倪(ní)。寓言十九,藉外论之。亲父不为其子媒。亲父誉之,不若非其父者也。非吾罪也,人之罪也。与己同则应,不与己同则反。同于己为是之,异于己为非之。

译文: 寓言占十分之九,重言占十分之七,卮言每天产生,与天然的分际相和谐。寓言占十分之九,是借助外在的事物来论述的。亲生父亲不为自己的儿子做媒人。亲生父亲赞扬儿子,不如不是他父亲的人赞扬有效。这不是我的过错,而是人性的过错。与自己相同的就赞同,与自己不同的就反对。认为与自己相同的是对的,认为与自己不同的是错的。

第二段:重言的作用

原文: 重言十七,所以己言也。是为耆艾(qí ài),年先矣,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人而无以先人,无人道也。人而无人道,是之谓陈人。

译文: 重言占十分之七,是用来证实自己言论的。这是年高德劭的人,年纪大了,但是没有根本的道理来匹配他的年龄,年龄就不算大。人如果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,就没有人道。人如果没有人道,就叫做陈腐的人。

第三段:卮言的特点

原文: 卮言日出,和以天倪,因以曼衍,所以穷年。不言则齐,齐与言不齐,言与齐不齐也。故曰:"言无言。"言无言:终身言,未尝言;终身不言,未尝不言。有自也而可,有自也而不可;有自也而然,有自也而不然。恶乎然?然于然;恶乎不然?不然于不然。恶乎可?可于可;恶乎不可?不可于不可。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。无物不然,无物不可。非卮言日出,和以天倪,孰得其久!万物皆种也,以不同形相禅(shàn),始卒若环,莫得其伦,是谓天均。天均者,天倪也。

译文: 卮言每天产生,与天然的分际相和谐,因此可以延续下去,用来度过一生。不说话就是齐一,齐一与说话不齐一,说话与齐一不齐一。所以说:"言说就是无言。"言说就是无言:终身说话却从未说话;终身不说话却从未不说话。从某个角度看是可以的,从某个角度看是不可以的;从某个角度看是这样的,从某个角度看不是这样的。什么地方是这样的?在"这样"那里是这样的;什么地方不是这样的?在"不这样"那里不是这样的。什么地方是可以的?在"可以"那里是可以的;什么地方不可以?在"不可以"那里不可以。事物本来就有它这样的一面,事物本来就有它可以的一面。没有事物不是这样的,没有事物是不可以的。如果不是卮言每天产生,与天然的分际相和谐,谁能够长久!万物都是种子,以不同的形态相继承,开始和终结像环一样,找不到它们的次序,这叫做天然的均衡。天然的均衡,就是天然的分际。

第四段:孔子的变化

原文: 庄子谓惠子曰:"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。始时所是,卒而非之。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。"惠子曰:"孔子勤志服知也。"庄子曰:"孔子谢之矣,而其未之尝言也。孔子云:夫受才乎大本,复灵以生。鸣而当律,言而当法。利义陈乎前,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。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(yì),立定天下之定。已乎,已乎!吾且不得及彼乎!"

译文: 庄子对惠子说:"孔子活到六十岁就变化了六十次。开始认为对的,最后又认为不对。不知道现在认为对的是不是五十九种错误。"惠子说:"孔子勤奋地追求学问啊。"庄子说:"孔子已经不这样了,只是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。孔子说:从根本那里接受才能,恢复灵性来生活。发出声音要合乎音律,说话要合乎法则。利益和道义摆在面前,而好恶是非只是让人口服罢了。要让人心悦诚服而不敢违背,才能建立起天下的安定。算了,算了!我恐怕赶不上他了!"

核心思想解析

1. 三种言说方式

寓言(十九):借助故事和比喻来表达深刻道理

  • 避免直接说教的生硬
  • 通过具体形象传达抽象思想
  • 让听者自己领悟,而不是被动接受

重言(十七):引用权威或古人的话来增强说服力

  • 借助他人的威望来证实观点
  • 避免因个人偏见而被拒绝
  • 增加言论的可信度

卮言(日出):随机应变、自然流露的话语

  • 不固执于某种立场
  • 随情境而变化
  • 与天道相合的自然表达

2. 语言的相对性

庄子深刻地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:

  • 所有的判断都是相对的
  • "是非"取决于立场和角度
  • 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语言的束缚

3. 天倪思想

"天倪"即天然的分际,指事物自然的界限和秩序:

  • 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
  • 不强求统一的标准
  • 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

现代启示

1. 沟通的智慧

  • 因人制宜:针对不同的听众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
  • 借力发力:善用权威和典故来增强说服力
  • 灵活应变:根据情境调整沟通策略

2. 思维的开放性

  • 多元视角:承认不同观点的合理性
  • 避免绝对化:不把自己的观点当作唯一真理
  • 包容差异: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

3. 表达的艺术

  • 故事的力量:用故事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
  • 适度的权威:恰当引用权威可以增强可信度
  • 自然的流露:最好的表达是自然而然的

4. 对语言的反思

  • 语言既是沟通的工具,也是思维的局限
  • 真正的智慧往往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
  • 要警惕被语言和概念所束缚

庄子通过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深入思考,揭示了沟通的本质和智慧的真谛。这种对语言相对性的认识,在今天的多元化世界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