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earance
庄子系列:人间世(二)——无用之用与生存智慧
在上一篇中,我们通过颜回与孔子的对话,学习了"心斋"的修养方法。现在让我们继续探讨《人间世》中另一个重要主题——"无用之用"。这是庄子哲学中极富智慧的思想,它教导我们如何在复杂险恶的人世间保全自己,并实现真正的价值。
第一节:匠石之齐——大木的智慧
原文
匠石之齐,至于曲辕,见栎社树。其大蔽牛,絜之百围,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,其可以舟者旁十数。观者如市,匠伯不顾,遂行不辍。弟子厌观之,走及匠石,曰:"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,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。先生不肯视,行不辍,何邪?"曰:"已矣,勿言之矣!散木也。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椁则速腐,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,是不材之木也。无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寿。"
逐句注解
匠石之齐,至于曲辕,见栎社树
- 匠石:著名的木匠,名石
- 之:往,到
- 齐:齐国
- 曲辕:地名
- 栎社树:作为社神的栎树
其大蔽牛,絜之百围
- 蔽:遮蔽
- 牛:牛群(这里指树的阴影很大)
- 絜(xié):用绳子量
- 百围:一百个人合抱
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
- 临山:接近山顶
- 十仞:八十尺(一仞八尺)
- 主干高达十仞才有枝杈
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
- 旁:旁边
- 可以做船的大枝有十几根
观者如市,匠伯不顾,遂行不辍
- 如市:像集市一样热闹
- 匠伯:对匠石的尊称
- 不顾:不看
- 遂行不辍:继续走不停步
弟子厌观之,走及匠石
- 厌:满足
- 走:跑
- 及:追上
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,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
- 执:拿着
- 斧斤:斧头
- 材:木材
- 未尝:不曾
先生不肯视,行不辍,何邪?
- 视:看
- 何邪:为什么呢?
已矣,勿言之矣!散木也
- 已矣:算了吧
- 散木:无用的木材
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椁则速腐
- 以为:用来做
- 沉:下沉
- 棺椁(guǒ):棺材
- 速腐:很快腐烂
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
- 器:器具
- 速毁:很快毁坏
- 液樠(mán):流脂,渗出树脂
以为柱则蠹
- 蠹(dù):被虫蛀
是不材之木也,无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寿
- 不材:不成材
- 无所可用:没有什么用处
- 若是之寿:这样长寿
白话译文
木匠石到齐国去,来到曲辕这个地方,看见一棵作为社神的栎树。这棵树大得能遮蔽几千头牛,用绳子量要一百个人合抱,高度接近山顶,主干八十尺以上才有枝杈,可以用来造船的大树枝就有十几根。围观的人像赶集一样多,但匠石连看都不看,继续赶路不停步。弟子看够了,跑过来追上匠石,说:"自从我拿着斧头跟随老师以来,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材。老师却不肯看一眼,走路不停,这是为什么呢?"匠石说:"算了,别说了!这是散木,用来造船会沉没,用来做棺材会很快腐烂,用来做器具会很快毁坏,用来做门窗会流树脂,用来做柱子会被虫蛀。这是不成材的木头,没有什么用处,所以才能活得这么长久。"
哲学解读
这个故事揭示了"无用之用"的深刻道理:
有用导致毁灭:正因为"有用",树木才会被砍伐。
无用得以保全:栎树因为"无用"反而能够长成参天大树。
价值的相对性:在木匠眼中无用,但作为社树却有神圣价值。
生存的智慧:有时"无用"是最好的保护。
第二节:栎树托梦——树的自白
原文
匠石归,栎社见梦曰:"女将恶乎比予哉?若将比予于文木邪?夫柤、梨、橘、柚、果、蓏之属,实熟则剥,剥则辱,大枝折,小枝泄。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,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,自掊击于世俗者也。物莫不若是。"
逐句注解
匠石归,栎社见梦曰
- 归:回去
- 见梦:在梦中出现
- 栎社树托梦给匠石
女将恶乎比予哉?
- 女(rǔ):你
- 恶(wū)乎:用什么
- 比:比较
- 予:我
若将比予于文木邪?
- 若:你
- 文木:有花纹的好木材
夫柤、梨、橘、柚、果、蓏之属
- 柤(zhā):山楂
- 果:树上的果实
- 蓏(luǒ):藤上的果实
- 属:类
实熟则剥,剥则辱
- 实:果实
- 剥:剥落,采摘
- 辱:受辱,受损害
大枝折,小枝泄
- 折:折断
- 泄:披散,下垂
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
- 能:才能,这里指结果的能力
- 苦其生:使自己的生活痛苦
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
- 终其天年:活到自然寿命
- 中道:中途
- 夭:夭折
自掊击于世俗者也
- 掊(pǒu)击:打击,伤害
- 世俗:世人
物莫不若是
- 东西没有不是这样的
白话译文
匠石回去后,栎社树在梦中对他说:"你要拿什么来和我比呢?你要拿我和那些有用的木材比吗?那些山楂、梨、橘子、柚子之类的果树,果实成熟了就被采摘,被采摘就是受损害,大枝被折断,小枝被拉垂。这就是因为它们的才能而使自己的生活痛苦,所以不能活到自然寿命就中途夭折,这是被世俗所伤害的结果。世间万物没有不是这样的。"
哲学解读
栎树的自白深化了"无用之用"的思想:
才能即负担:果树因能结果而受害,才能成了负担。
中道夭折:有用之物往往不能善终。
自取其祸:"自掊击于世俗"——是自己的有用招来了祸患。
普遍规律:"物莫不若是"——这是世间的普遍现象。
第三节:无用的追求——超越功利
原文
"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,几死,乃今得之,为予大用。使予也而有用,且得有此大也邪?且也,若与予也皆物也,奈何哉其相物也?而几死之散人,又恶知散木!"
逐句注解
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
- 且:况且
- 予:我
- 求无所可用:追求无用
- 久矣:很久了
几死,乃今得之,为予大用
- 几:几乎
- 乃今:直到现在
- 得之:得到了(无用)
- 为予大用:对我来说是大用
使予也而有用,且得有此大也邪?
- 使:假使
- 此大:这么大
- 如果我有用,还能长这么大吗?
且也,若与予也皆物也,奈何哉其相物也?
- 若:你
- 皆物:都是物
- 相物:评判事物
- 奈何:为什么
而几死之散人,又恶知散木!
- 几死之散人:快死的无用之人
- 恶(wū):怎么
- 散木:无用之木
白话译文
"况且我追求无用已经很久了,差点被砍死,直到现在才达到,这对我来说就是大用。假如我有用,还能长得这么大吗?再说,你和我都是物,为什么要互相评判呢?你这个快死的无用之人,又怎么能理解无用之木呢!"
哲学解读
这段话道出了"无用"的真谛:
主动追求:栎树是主动追求无用,这是一种智慧选择。
无用即大用:对栎树而言,无用恰恰是最大的用处。
存在即价值:能够存在、能够长大,本身就是价值。
平等视角:"皆物也"——万物平等,不应互相评判。
第四节:商丘之木——不同的命运
原文
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,见大木焉有异,结驷千乘,隐将芘其所藾。子綦曰:"此何木也哉?此必有异材夫!"仰而视其细枝,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;俯而视其大根,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;咶其叶,则口烂而为伤;嗅之,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。
逐句注解
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
- 南伯子綦:人名
- 游:游览
- 商之丘:商丘,地名
见大木焉有异
- 焉:于此
- 有异:与众不同
结驷千乘,隐将芘其所藾
- 结驷:四马并驾的车
- 千乘:一千辆车
- 隐:隐蔽
- 芘(bì):遮蔽
- 藾(lài):停留
此何木也哉?此必有异材夫!
- 何木:什么树
- 异材:特殊的材质
仰而视其细枝,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
- 拳曲:弯曲
- 栋梁:房屋的主梁
俯而视其大根,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
- 轴解:纹理分离
- 不能做棺材
咶其叶,则口烂而为伤
- 咶(shì):舔尝
- 口烂:嘴巴溃烂
嗅之,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
- 狂酲(chéng):像喝醉一样疯狂
- 三日而不已:三天都不停止
白话译文
南伯子綦在商丘游览,看见一棵与众不同的大树,能让一千辆四马大车在树荫下停留。子綦说:"这是什么树呢?一定有特殊的材质!"抬头看它的细枝,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;低头看它的大根,纹理分离不能做棺材;舔尝它的叶子,嘴巴会溃烂受伤;闻一闻它,会让人像喝醉了一样疯狂三天不止。
哲学解读
商丘大木的例子进一步说明:
天生缺陷:这棵树浑身都是"毛病"。
因祸得福:正是这些缺陷保护了它。
另类生存:不符合人类标准,却符合生存法则。
表象与实质:看似无用,实则有大用。
第五节:无用之辩——真正的价值
原文
子綦曰:"此果不材之木也,以至于此其大也。嗟乎神人,以此不材!"宋有荆氏者,宜楸、柏、桑。其拱把而上者,求狙猴之杙者斩之;三围四围,求高名之丽者斩之;七围八围,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。故未终其天年,而中道之夭于斧斤,此材之患也。
逐句注解
此果不材之木也,以至于此其大也
- 果:果然
- 不材:不成材
- 以至于:所以达到
嗟乎神人,以此不材!
- 嗟乎:感叹词
- 神人:神妙的人
- 以此不材:凭借这种不成材(而保全)
宋有荆氏者,宜楸、柏、桑
- 荆氏:地名
- 宜:适合生长
- 楸(qiū):楸树
其拱把而上者,求狙猴之杙者斩之
- 拱把:两手合抱那么粗
- 狙(jū)猴:猴子
- 杙(yì):拴猴子的木桩
- 斩:砍伐
三围四围,求高名之丽者斩之
- 三围四围:三四人合抱
- 高名:大房子
- 丽:附着,这里指房梁
七围八围,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
- 椫(shàn):棺材
- 傍:旁板
故未终其天年,而中道之夭于斧斤
- 天年:自然寿命
- 中道:中途
- 夭:夭折
- 斧斤:斧头
此材之患也
- 这是成材带来的祸患
白话译文
子綦说:"这果然是不成材的树木,所以才能长得这么大。唉!神人就是凭借这种不成材的特点保全自己!"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,适合生长楸树、柏树、桑树。那些一两手合抱粗的,要做拴猴子木桩的人就把它砍了;三四人合抱粗的,要做大房子横梁的人就把它砍了;七八人合抱粗的,贵人富商要做棺材板的就把它砍了。所以它们都没能活到自然寿命,而是中途被斧头砍死,这就是成材带来的祸患。
哲学解读
这段对比说明:
材质决定命运:越是好材,越容易被砍伐。
用途即祸根:每种用途都对应着一种死法。
神人的智慧:"以此不材"——懂得用无用来保护自己。
价值观反思:人类的价值标准可能是树木的灾难。
第六节:支离疏——残缺的完整
原文
支离疏者,颐隐于齐,肩高于顶,会撮指天,五管在上,两髀为胁。挫针治繲,足以餬口;鼓荚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上征武士,则支离攘臂于其间;上有大役,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;上与病者粟,则受三锺与十束薪。夫支离其形者,犹足以养其身,终其天年,又况支离其德者乎!
逐句注解
支离疏者
- 支离疏:人名,形体残疾的人
- 支离:分散,残缺
颐隐于齐,肩高于顶
- 颐:下巴
- 齐:脐,肚脐
- 隐:靠近
- 下巴挨着肚脐,肩膀高过头顶
会撮指天,五管在上,两髀为胁
- 会撮:发髻
- 指:指向
- 五管:五脏的开口(眼耳鼻口)
- 髀(bì):大腿
- 胁:肋骨部位
挫针治緆,足以餬口
- 挫:搓
- 针:缝衣针
- 治緆(xiè):洗衣服
- 餬口:糊口,维持生活
鼓筴播精,足以食十人
- 鼓筴(cè):簸箕
- 播精:筛选米粒
- 食:养活
上征武士,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
- 上:君主
- 征:征召
- 攘臂:挽起袖子(表示轻松)
- 游:游荡
上有大役,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
- 大役:大的劳役
- 常疾:长期疾病
- 不受功:不承担劳役
上与病者粟,则受三钟与十束薪
- 与:给予
- 粟:粮食
- 钟:古代容量单位
- 束:捆
夫支离其形者,犹足以养其身,终其天年
- 支离其形:形体残缺的人
- 犹:尚且
- 养其身:养活自己
- 终其天年:活到自然寿命
又况支离其德者乎!
- 支离其德:在德行上保持残缺(不追求完美道德)
- 更何况那些在德行上"残缺"的人呢!
白话译文
支离疏这个人,下巴挨着肚脐,肩膀高过头顶,发髻朝天,五官都在上面,两条大腿和肋骨并列。他给人缝补衣服、织麻布,足够糊口;用簸箕筛选谷物,足够养活十个人。君主征召武士时,支离疏挽起袖子在人群中游荡;君主有大的劳役时,支离疏因为有长期疾病而免除劳役;君主赈济病人粮食时,他能领到三锺粮食和十捆柴火。形体残缺的人,尚且能够养活自己,活到自然寿命,更何况那些在德行上保持"残缺"的人呢!
哲学解读
支离疏的故事是"无用之用"的人格化体现:
因残得全:身体的残缺反而保全了生命。
劣势变优势:不能服役成了最大的优势。
另类生存: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。
德行的"残缺":不追求世俗认可的完美德行,反而能保全自己。
第七节:孔子观社——圣人的领悟
原文
孔子适楚,楚狂接舆游其门曰:"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也!来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也。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无道,圣人生焉。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。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;祸重乎地,莫之知避。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!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!迷阳迷阳,无伤吾行!吾行却曲,无伤吾足!"
逐句注解
孔子适楚,楚狂接舆游其门
- 适:前往
- 楚狂接舆:楚国的狂人,名接舆
- 游其门:在孔子门前游荡
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也!
- 凤:凤凰,比喻圣人
- 兮:语气词
- 何德之衰:为什么德行衰败了
来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也
- 来世:未来
- 往世:过去
- 待:等待
- 追:追回
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无道,圣人生焉
- 有道:太平
- 成焉:成就事业
- 生焉:保全生命
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
- 方今:现在
- 仅:仅仅
- 免刑:免于刑罚
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
- 轻乎羽:比羽毛还轻
- 莫之知载:没人知道怎么承载
祸重乎地,莫之知避
- 重乎地:比大地还重
- 莫之知避:没人知道怎么躲避
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!
- 已乎:算了吧
- 临人以德:用德行去治理人
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!
- 殆:危险
- 画地而趋:在地上画线照着走(循规蹈矩)
迷阳迷阳,无伤吾行!
- 迷阳:荆棘
- 行:道路
吾行却曲,无伤吾足!
- 却曲:弯曲后退
- 我的道路弯弯曲曲,不要伤了我的脚
白话译文
孔子到楚国去,楚国的狂人接舆在他门前游荡着唱道:"凤凰啊凤凰,为什么德行衰败了!未来不可等待,过去不可追回。天下太平时,圣人成就事业;天下混乱时,圣人保全生命。现在这个时代,只能勉强免于刑罚。幸福比羽毛还轻,没人知道怎么承载;灾祸比大地还重,没人知道怎么躲避。算了吧算了吧,不要用德行去治理人了!危险啊危险啊,不要循规蹈矩地走!荆棘啊荆棘,不要妨碍我的道路!我的道路弯弯曲曲,不要伤害我的脚!"
哲学解读
楚狂接舆的歌谣充满了处世智慧:
时代认知:认清时代特征,乱世求生存,不求成就。
福祸难测:幸福太轻难以把握,灾祸太重难以躲避。
放弃说教:"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"——不要试图用德行改变他人。
灵活变通:"吾行却曲"——道路可以弯曲,关键是保护自己。
思考与启示
无用之用的现代意义
在这个强调效率和功利的时代,"无用之用"的思想格外珍贵:
多元价值观:不要用单一标准衡量价值。
生存智慧:有时"无用"是最好的保护。
反内卷思考:过度竞争和"有用"可能导致毁灭。
存在即价值: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。
职场中的应用
避免锋芒毕露:太有才能可能成为众矢之的。
选择性展示:知道何时展示能力,何时隐藏。
找到适合位置:像支离疏一样,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。
保持灵活性:像楚狂接舆说的,道路可以弯曲。
人生哲学的启发
重新定义成功:成功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"有用"。
保全的智慧:在危险的环境中,保全自己是首要的。
超越功利:真正的价值可能恰恰在于"无用"。
顺应自然:找到符合自己本性的生活方式。
结语
《人间世》通过"无用之用"的思想,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生存智慧。在这个竞争激烈、强调效率的社会中,庄子提醒我们:有时候,"无用"恰恰是最大的用处;有时候,不完美恰恰是最好的保护;有时候,弯路恰恰是最安全的道路。
栎树因"无用"而成为神木,支离疏因残疾而得以善终,这些看似悖论的故事,实际上揭示了生存的真谛:在一个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,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实现价值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"无用之用"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。它教导我们:不要被世俗的价值标准所束缚,要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;不要盲目追求"有用",要看到"无用"背后的大用;不要因为与众不同而自卑,要知道正是这种不同可能成为你最大的优势。
在人间世中,做一棵"无用"的大树,或许比做一根"有用"的栋梁更加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