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道德经第三十九章:昔之得一——万物因一而存

引言

第三十九章通过历史的观察,论述了"得一"的重要性。"一"是道的别称,代表着统一、完整、本源。天地万物都因为得到这个"一"而成就其位,失去这个"一"就会毁灭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老子在本章特别强调了贵以贱为本、高以下为基的道理。侯王们自称"孤"、"寡"、"不谷",看似自贬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。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不忘根本,这是保持长久的秘诀。

原文

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其致之,天无以清将恐裂;地无以宁将恐发;神无以灵将恐歇;谷无以盈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将恐灭;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。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故致数誉无誉。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
逐句详解

昔之得一者

原文: 昔之得一者

注解:

  • :从前、过去
  • 得一:得到"一"(道的统一性)

译文: 从前得到"一"的:

解读: "一"是道的别称,代表着统一性、完整性、本源性。老子通过列举历史上的例子,说明万物都需要这个"一"才能存在和运作。

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

原文: 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

注解:

  • :清明、澄澈
  • :安宁、稳定

译文: 天得到一所以清明;地得到一所以安宁。

解读: 天之所以能够清明澄澈,是因为得到了道的统一性;地之所以能够安宁稳定,也是因为得到了这个"一"。失去了这个统一性,天地都会崩溃。

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

原文: 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

注解:

  • :神灵、精神
  • :灵验、神妙
  • :山谷
  • :充盈、充满

译文: 神得到一所以灵验;山谷得到一所以充盈。

解读: 神的灵验来自于与道的合一;山谷的充盈(水流汇聚)也是因为保持了这种统一性。这说明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,都需要"一"。

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

原文: 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

注解:

  • :生存、生长
  • :端正、治理得当

译文: 万物得到一所以能生存;侯王得到一所以能使天下太平。

解读: 万物的生命力来自于"一",失去了这个统一性就会死亡;侯王的统治合法性和有效性也来自于"一",即与道合一,才能正确治理天下。

其致之

原文: 其致之

注解:

  • 致之:推论下去

译文: 推论下去的话:

解读: 这是一个转折,老子要从正面论述转向反面警示,说明如果失去"一"会有什么后果。

天无以清将恐裂;地无以宁将恐发

原文: 天无以清将恐裂;地无以宁将恐发

注解:

  • 无以:没有办法
  • 将恐:恐怕会
  • :破裂
  • :震动、崩裂(帛书版作"发")

译文: 天无法保持清明恐怕会破裂;地无法保持安宁恐怕会震裂。

解读: 这是反面的警告:如果天失去了统一性,就会崩裂;如果地失去了稳定性,就会地震崩塌。这强调了"一"的必要性。

神无以灵将恐歇;谷无以盈将恐竭

原文: 神无以灵将恐歇;谷无以盈将恐竭

注解:

  • :停止、消失
  • :枯竭、干涸

译文: 神无法保持灵验恐怕会消失;山谷无法保持充盈恐怕会枯竭。

解读: 继续反面论证:神失去灵性就不再是神;山谷失去汇聚能力就会干涸。一切存在都依赖于保持其本质的"一"。

万物无以生将恐灭;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

原文: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;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

注解:

  • :灭亡
  • 贵高:尊贵高位
  • :跌倒、垮台

译文: 万物无法维持生命恐怕会灭亡;侯王无法保持尊贵高位恐怕会垮台。

解读: 万物失去生命力就会死亡;统治者失去合法性和民心就会倒台。这特别是对统治者的警告:不要以为权力是永恒的。

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

原文: 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

注解:

  • :根本
  • :基础

译文: 所以尊贵以卑贱为根本,高位以低下为基础。

解读: 这是老子辩证思想的体现。尊贵依赖于卑贱而存在,没有卑贱就无所谓尊贵;高位建立在低下的基础上,没有基础,高位就会倒塌。

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

原文: 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

注解:

  • :孤独的人(古代君王自称)
  • :寡德之人
  • 不谷:不善(谷意为善)

译文: 所以侯王自称为"孤"、"寡"、"不谷"。

解读: 古代君王的这些自称看似自贬,实则包含着深刻的智慧。通过谦称,既表达了谦逊,又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根本,同时也能获得民众的同情和支持。

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

原文: 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

注解:

  • :语气词,相当于"吗"
  • 非乎:不是吗

译文: 这不是以卑贱为根本吗?不是吗?

解读: 老子用反问加强语气,强调统治者的谦称正是"贵以贱为本"的体现。这种智慧值得深思。

故致数誉无誉

原文: 故致数誉无誉

注解:

  • :招致、获得
  • 数誉:屡次赞誉、过多赞美
  • 无誉:没有真正的荣誉

译文: 所以获得过多的赞誉反而没有真正的荣誉。

解读: 过度的赞美往往是虚假的,真正的荣誉不需要反复强调。就像过度自我标榜的人,反而让人怀疑其真实性。

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

原文: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

注解:

  • 琭琭:美玉的光泽
  • 珞珞:石头的坚硬
  • 不欲:不追求

译文: 所以不要追求像美玉那样光彩夺目,也不要像石头那样坚硬。

解读: 真正的智者既不追求华丽的外表(如玉),也不追求刚硬的特质(如石)。而是保持中道,返璞归真,这样才能长久。

哲理阐释

一、"一"的含义

理解"得一"的深意:

  1. 统一性

    • 内在统一
    • 本质完整
    • 不分裂
    • 不矛盾
  2. 本源性

    • 回归本源
    • 保持初心
    • 不忘根本
    • 常守真一
  3. 和谐性

    • 与道合一
    • 天人合一
    • 内外合一
    • 知行合一

二、得失之理

得一与失一的后果:

  1. 得一的状态

    • 天清地宁
    • 神灵谷盈
    • 万物生长
    • 天下太平
  2. 失一的危机

    • 天裂地震
    • 神歇谷竭
    • 万物灭亡
    • 王朝覆灭
  3. 保一的智慧

    • 守住根本
    • 保持统一
    • 不失本心
    • 始终如一

三、贵贱之道

理解"贵以贱为本":

  1. 辩证关系

    • 贵贱相依
    • 高下相成
    • 互为根基
    • 不可分离
  2. 谦下智慧

    • 居高思危
    • 不忘根本
    • 谦虚谨慎
    • 民为邦本
  3. 长久之道

    • 根深蒂固
    • 基础稳固
    • 上下和谐
    • 可持续发展

现实启示

一、个人修养

  1. 保持统一

    • 言行一致
    • 表里如一
    • 知行合一
    • 始终如一
  2. 不忘初心

    • 记住来路
    • 保持本真
    • 不被异化
    • 守住底线
  3. 谦逊品格

    • 成功不忘本
    • 地位不骄傲
    • 能力不自满
    • 始终谦虚

二、领导智慧

  1. 民本思想

    • 人民是根本
    • 群众是基础
    • 水能载舟
    • 亦能覆舟
  2. 谦逊领导

    • 不高高在上
    • 平易近人
    • 倾听民声
    • 服务意识
  3. 稳固根基

    • 夯实基础
    • 培育人才
    • 建立制度
    • 长远发展

三、企业管理

  1. 核心价值

    • 坚守使命
    • 统一文化
    • 上下同心
    • 目标一致
  2. 基层重视

    • 一线为本
    • 基层声音
    • 员工关怀
    • 共同成长
  3. 持续发展

    • 不忘初心
    • 稳健经营
    • 根基稳固
    • 基业长青

四、社会发展

  1. 和谐统一

    • 社会共识
    • 价值认同
    • 减少分裂
    • 增进团结
  2. 公平正义

    • 缩小差距
    • 共同富裕
    • 机会均等
    • 社会流动
  3. 可持续性

    • 生态平衡
    • 资源节约
    • 代际公平
    • 长远规划

历代注解精选

王弼注

"一者,道之数也。得一者,得道也。"

河上公注

"孤、寡、不谷,此三者,侯王之谦称也。"

成玄英疏

"得一者,得道也。天清地宁,皆得道之效也。"

苏辙注

"贵必以贱为本,高必以下为基,理之必然。"

憨山德清注

"不欲如玉如石者,不欲有美恶之分别也。"

修习建议

守一练习

  1. 专注训练

    • 一心一意
    • 心无旁骛
    • 专注当下
    • 不散乱
  2. 统一身心

    • 身心合一
    • 内外一致
    • 言行统一
    • 和谐统一
  3. 保持初心

    • 每日反省
    • 不忘初衷
    • 坚守信念
    • 始终如一

谦下实践

  1. 地位谦逊

    • 不炫耀成就
    • 不张扬地位
    • 平等待人
    • 谦虚有礼
  2. 心态谦卑

    • 承认不足
    • 愿意学习
    • 接受批评
    • 不断进步
  3. 行为低调

    • 多做少说
    • 功成不居
    • 让功于人
    • 甘当绿叶

根本意识

  1. 不忘来路

    • 记住起点
    • 感恩帮助
    • 饮水思源
    • 知恩图报
  2. 重视基础

    • 基本功扎实
    • 基础工作做好
    • 根基要牢固
    • 本末不倒置
  3. 长远思维

    • 不急功近利
    • 着眼长远
    • 可持续发展
    • 传承永续

结语

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通过"得一"的论述,深刻揭示了统一性对万物存在的重要性,特别强调了"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"的辩证智慧。

"昔之得一者"的列举告诉我们:

  • 天地万物都因"一"而成就其性
  • 失去这个"一"就会走向毁灭
  • 保持统一性是生存的根本
  • 与道合一是最高的境界

"天无以清将恐裂"等警示提醒我们:

  • 任何存在都有其根本
  • 离开根本就会崩溃
  • 表面繁荣可能隐藏危机
  • 时刻保持警醒和谦逊

"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"揭示了深刻的道理:

  • 对立的两极实际上相互依存
  • 忘记根本的辉煌不能持久
  • 真正的高贵来自谦卑
  • 真正的强大需要坚实基础

"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"的智慧值得深思:

  • 最高的统治者用最谦卑的称呼
  • 这不是虚伪,而是智慧
  • 提醒自己不要脱离群众
  • 谦逊才能获得真正的拥护

"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"的选择告诉我们:

  • 不要追求表面的光鲜
  • 不要追求极端的坚硬
  • 中道而行才能长久
  • 返璞归真最为可贵

在这个分裂和对立加剧的时代,"得一"的智慧尤其重要:

  • 个人要保持内在的统一
  • 组织要保持上下的一心
  • 社会要保持基本的共识
  • 世界要寻求和谐的统一

让我们记住:无论我们达到什么高度,都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基;无论我们多么成功,都要保持谦逊;无论外表多么辉煌,都要守住内在的"一"。这就是长久之道,也是智慧之道。